车企自建桩“拆墙”进行时
车企开放自建充电桩,大概正在成为大势所趋。5月初,岚图宣布将开放所有自建充电桩给所有品牌使用,并支持多种充电模式和标准以及多种接口类型,从而满足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蔚来与广汽集团也于近日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本月末就可实现双方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固然,岚图并非第一家开放品牌充电桩的车企,在之前,差不多有蔚来、特斯拉和极氪打了头阵。
从服务自家用户到开放共享,车企是出于为什么转变思路的?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车企自建充电桩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也真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充电服务市场的快速进展,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以及补能体系的日渐完善,再加上自建充电设施面临的诸多挑战,整车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充电设施领域的角色,例如经过共享和开放来分担成本、提高效率。“靠一家企业很难完成全部充电服务网络的建设,尽管车企建桩不是必选项,但无论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依然思考充电服务市场进展趋势,自建充电服务网络的车企都应该坚持开放共享。”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如是讲。
“品牌专属”纷纷走向开放共享
近日,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宣布,岚图汽车正在启动“千站万桩”打算,将来将建成核心都市主城区6km补能网络,首批将落地16个超充示范站,资源覆盖全国95%的都市。与之一道宣布的,还有岚图的充电桩共享打算。据介绍,岚图品牌的充电桩将支持多种充电模式和标准,包括快充、慢充等,以及多种接口类型,如CCS、CHAdeMO、GB/T等,从而满足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此外,经过采用先进的充电技术和智能化治理系统,岚图汽车的充电桩还可以自动识别接入车辆的充电需求和最佳充电策略,实现高效、安全的充电。
开放大概正在成为大多数自建桩车企的选择。去年4月,特斯拉宣布,正式在中国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电动车试点开放充电站,首批包含10座超级充电站、17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与此并且,特斯拉家庭充电桩也能够经过自定义权限设置,开放给其他品牌车辆使用。近日,特斯拉宣布再次开放更多充电网络,可共享的超级充电站数量增加到45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增加到350多座,覆盖200多个都市及地区。
其实,在特斯拉之前,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就已向第三方品牌开放充电网络,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2018年,蔚来开始布局充电基础设施,通过多年进展,有众多非蔚来品牌的车主使用了蔚来的充电网络。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此前曾透露:“蔚来公共充电桩已服务110多个品牌。其中,蔚来车主占20.3%,其次为比亚迪和特斯拉。”他还呼吁,要一致“外卷”,互相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应该在用户体验上增加投入。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8日,蔚来已和小鹏、银河、领克、极氪、极星、smart、极越、深蓝、凯迪拉克、别克等10余个汽车品牌达成互联互通合作,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过102万根。
此外,2022年8月,极氪旗下补能业务子品牌——极氪能源ZEEKRPower宣布,除了布局超充站、轻充站和极充电等充电网络之外,还关于非极氪用户推出了“极分”充电服务;广汽埃安则在2023年2月推出了针对非自身品牌用户的“百城千桩免费充”充电活动。
与此并且,小范围内的充电桩合作共享也开始“破冰”。去年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向公众开放的超级充电网络,首批充电站打算于2024年起在重点新能源汽车都市运营。该合资公司打算至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
品牌专属的意义与争议
毋庸置疑,充电市场正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三足鼎立格局——车企、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其中,车企自建充电桩尽管并非主流,却引发了很多关注与争议。
事实上车企布局充电桩的逻辑很简单。在充电网络不够完善的产业进展初期,为了提高产品的服务能力,消除消费者的充电顾虑,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更惬意,车企不得不亲自卖桩、建充电场站,构建完善的生态闭环。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中,车企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初始时期,除公共交通领域之外,私人充电对车企有很大的依赖,甚至能够讲,车企要想打开私人消费市场,必须先帮助消费者解决充电咨询题,才能达成卖车的目的。也于是,买车赠桩是纯电动汽车消费的“标配”。
最典型的代表之一算是特斯拉。截至去年年底,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差不多建设了超1.1万根超级充电桩,全球范围内的数量则超过了5.5万根。前不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今年还将斥资超过5亿美元扩建超级充电站网络,新建数千个充电站。我国的“建站狂魔”则是蔚来汽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蔚来全国换电站总数达到2411座,并且充电桩的总量也攀升至2.2万根。这意味着,蔚来成为国内铺设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
中泰证券的研报显示,在目前国内充电桩运营的三大主体中,专业化运营商是充电桩运营的主流,但和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充电桩运营商相比,车企自建的充电桩和产品匹配度更好、安全性更高、故障率更低。例如特斯拉充电桩拥有自诊断程序,能够经过远程OTA提升充电效率,并进行安全检测和故障诊断。此外,车企自营充电桩通常有专人维护,故障率也更低。“不管是特斯拉的充电站依然蔚来的换电站,现时期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排他性,这大大优化了用户的补能体验,也是这两个品牌吸引用户的一大卖点。”某新能源车企相关人士指出,专属的充电网络真的可以提升品牌和促进销量。家住北京的特斯拉车主王先生就告诉记者,之所以买特斯拉,算是看中了它的专属充电网络。关于特斯拉放开充电桩的行为,他表示担忧,这或许会加剧超充站的拥挤,给用户带来不便。
故意思的是,为保证车企自建充电桩的“专属服务”品质,蔚来汽车曾在赛里木湖旅游旺季(7月20日至10月8日),在每天的11:00~18:00将附近充电桩留给蔚来车主使用。只是,却于是引来了其他品牌车主的不满和指责,最后不得不妥协,调整了蔚来用户的专属服务时段。
开放共享的利与弊
车企自建充电场站旨在完善用户服务,塑造品牌形象,为此,国内很多车企都自建了充电桩,“专属充电桩”的概念也于是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利器”。只是,当前为了更好地吸引其他品牌消费者,开放充电桩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开源证券的研报显示,车企间不同的充电站运营模式反映出不同的战略特点,但核心基本上为了提升车型销量。首先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例如在充电设施建设相对不完备的地区自建充电站并选择对外放开,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典型案例是蔚来的PowerNorth和理想的高速充电网络;其次,为自家车主提供专享站点以体现用户价值,例如小鹏的部分站点算是小鹏车主专享;第三,车企还会直截了当将充电权益作为新车销售时的宣传亮点,比如极氪的部分车型,消费者在购车后能够享受免费的充电权益。
据观察,目前大多数车企选择将自建站对其他品牌车主开放,不过开放的程度有所不同。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小鹏部分充电站为小鹏车主专享,而蔚来、理想则全面放开。特斯拉自建充电网络对非特斯拉车辆开放,但仍处于试点时期。截至2023年11月,特斯拉超充站对外开放的比例约为19%,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站对外开放比例约为36%。并且,各车企都对自家车主提供非常优惠政策,要紧有几种表现形式:推出充电优惠套餐、部分站点限时免费充电、积分抵扣充电费、减免停车费和额度内免费充电等。此外,特斯拉还对非特斯拉车辆收取额外充电费用。
不可否认的是,和其他品牌共享充电网络,尽管可以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缩减投资回收期,但随之而来的咨询题是,充电桩变得繁忙之后,用户使用体验会下降。上述企业人士指出,假如车企向其他品牌开放充电桩,本品牌车主会有一种丧失“权益”的感受,在这种事情下,本品牌用户和其他品牌用户的充电需求和优先级,就成为车企要解决的首要咨询题。
对此秦力洪曾表示,随着蔚来用户保有量的增加,蔚来也在考虑怎么在向公众开放和蔚来用户优先之间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尤其是面对一些因技术平台缘故充电速度非常慢的车辆,蔚来会经过云端加一些限制,以保证更多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充上电。
自建不再是必选项已建桩开放是趋势
依照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1~4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根,截至2024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961.3万根,同比增加57.8%。其中,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前五名分别为:特来电运营56.5万根、星星充电运营52.4万根、云快充运营50.7万根、国家电网运营19.6万根、蔚景云运营15.8万根。能够讲,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初始时期,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差不多有了很大提升,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尽管车企仍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但卖车建桩差不多不再是所有车企不得不做的无奈之举。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进展,进入市场化推广时期的充电服务市场也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充电服务便利性有了很大提升,车企对自建充电桩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建充电桩已不再是车企的必选项。普通来讲,车企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要紧途径包括成立独资子公司、作为品牌运营的一部分,以及与第三方合作三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充电服务仅是车企提升品牌、方便用户、服务车辆销售的一种手段,并非车企的要紧业务。即使有些车企依靠充换电业务获得了收益,充换电服务仍不是车企的要紧阵地。
随着产业进展逐渐成熟,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也在提高,车企在相关方面的布局开始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借助更专业的团队才能实现充电服务业务的更好进展。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表示,充电服务网络从选址、建设到运营、运维,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治理,相对主营业务,车企很难兼顾充电桩的这些工作。而且,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门槛的提高,充电服务网络建设这项重资产业务,还可能拖累车企的主营业务,对车企来讲得不偿失。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进展,充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自建充电设施的车企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有行业专家指出。首先,充电需求增加使得现有充电站容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其次,充电站的选址变得更加困难,优质的场地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稀缺;第三,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投资回报率下降;第四,公共充电设施的竞争日益激烈,自建充电设施难以与之竞争;第五,自建充电设施的使用率难以保证,可能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形成。
为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依然思考充电服务市场进展趋势,自建充电服务网络的车企都应该坚持开放共享。仝宗旗也强调,新能源汽车进展迅速,依靠单一车企的力量彻底覆盖本品牌用户的所有充电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车企自建充换电网络,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才能更好满足所有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自建桩更大的意义:打造智能生态
那么,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开放共享的大背景下,车企还有必要再接着自建桩吗?业内专家认为,站在更高层面和更长远角度来看,车企自建充电桩还拥有更重要的意义与妨碍,即不不过为了满足用户充电需求,还能提高用户黏性,同时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时间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打造智能生态链,产生超乎想象的更高价值。
有分析称,车企在自建充电站时,能够经过车辆网联化来掌握车辆信息的实时动态,从而能在浩瀚的互联网里建设出一个个的小生态,每个生态基本上一个品牌用户的小世界,能够外部互联,也能够内部交流。在那个小的生态系统里,有充电相关信息,还有资讯热点、社交平台、音乐影视、线上购物等。站在那个角度而言,自建充电站能直截了当关联用车交流和线下社交,这恰好是现代车主在用车过程中最缺乏却也最需要的。
另外,关于豪华纯电品牌而言,自建桩也还是拥有独特的意义。当下,虽然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布局也正在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质量充电桩的资源越来越紧张。那么,“财大气粗”的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彻底能够选择自建充电桩,为本品牌的车主制造专享体验和氛围,展示高端品牌的价值。
关于仍然致力于自建充电桩网络的车企,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的建议是,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需要从科学布局、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依照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布局充电设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其次,经过技术创新提升充电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提高充电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此外,还需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提高充电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