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高效协同——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代小佩
夏日江南,万物繁茂,“丰”景怡人。
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里,常州新一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快马加鞭地生产。一盒盒逆转录酶及相关配套试剂被整齐地码放在冰柜,已经被海外客户预订。
作为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2023年孵化企业,新一产公司当年就实现出口,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深入江苏,所到之处“新”意盎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积累充足底气。
“创新基因”驱动产业增量
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质谱产业服务平台、华东首家千万级生物样本库……在南京生物医药谷,处处透着一股浓浓的创新气息。
“我们始终把人才和创新放在第一位。”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史瑞文告诉记者,该公司建成了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过去5年,研发团队从200人壮大到1000人,研发投入达72亿元,专利申请数超过900项,创新药占销售收入比重从32.9%提升至72%。
目前,南京生物医药谷引进培育了包括10余位院士在内的500多名高层次人才,为园区1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注入优质的“创新基因”。2023年,南京药企获批新药94个品规、占江苏省近1/3,生物医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大关。
常州市则瞄准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下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
自2022年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落户金坛以来,常州已先后建立了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华罗庚创新中心以及河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吸引了近千名研发人员。目前,常州已形成“一城三园”的合成生物产业格局,预计到2027年,该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值将超1000亿元。
同时,江苏省科技厅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前沿材料等领域,支持89个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今年,科技厅又瞄准未来网络、合成生物、类脑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布局80个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以期催生新产业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认为,江苏是科教大省,人才和成果丰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底座”夯实产业根基
天气升温,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也是一派火热。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一片片闪着银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源源下线,它们将被安装到国际最先进的Leap发动机上,助推空客、波音等大型客机翱翔蓝天。
5月底,航亚科技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三期项目子项目竣工投产,意味着该企业的产能跨上新台阶。航亚科技总经理朱宏大表示,通过专业化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企业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现代化的起点是创新。近年来,南京、无锡等依托高校院所,瞄准低空经济、空天产业等新赛道拓圈强链。
2018年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淀多年的无人机成果飞进全新的产业风口——与南京市浦口区展开合作,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南京在“低空经济专利有效量集聚”指标方面,仅次于北京、深圳。目前,南京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百余家,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苏州的光子芯片、常州的新能源电池、南京的智能电网装备……今年一季度,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
江苏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最大程度放大传统产业的优势,实现人口和资源等传统要素的利用最大化。同时,它为新技术提供产业机会,让数据等新要素释放创新潜能。
目前,江苏13个设区的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3年,江苏出台《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打造生物医药等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实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倍增,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