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丨从“荒野泥滩”到“科研绿洲”——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引才记

时间:2024-07-10 14:53:18 推荐 777

  新华社南昌7月10日电 题:从“荒野泥滩”到“科研绿洲”——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引才记

  新华社记者 赖星

  有的放弃海外高薪回到国内,有的从一线都市奔向革命老区……他们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

  赣江畔的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算是这群科研工作者奔赴的目的地。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直属的这所科研机构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挂牌成立,填补了江西省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

  “从最初惟独12人,进展到今天800余人的科研队伍,只是短短4年时光。”赣江创新院党委书记齐涛用“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产出”概括这段从无到有的历程。

  图为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筹建团队12人合影。(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供图)

  4年多前,包括齐涛在内的赣江创新院筹建团队12人首次来到赣县区时,办公楼尚未完工,身边皆是荒野泥滩。

  图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外景。(赣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没有办公场所,团队就借楼办公;科研设备刚采购到位,就加班加点安装调试……在赣江创新院组建之初,中国科学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携手,克服重重困难,将这片“泥滩之地”建成“科研绿洲”。

  相比基础设施、科研硬件的建设与更新,他们还面临一项更为艰巨的挑战:新建的赣江创新院名气不如老牌大院大所,其所在的赣州相比许多大都市,也无区位优势,拿什么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

  “假如其他单位引才要三顾茅庐,我们至少是‘七顾’。”齐涛用“渴望”一词形容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赣江创新院特意成立“引才专班”,推出为五类不同层次人才提供6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最少不低于8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等系列惠才政策,集中全院优质资源,招徕那些胸怀家国、勇于奉献的顶尖科研英才,旨在构筑一座汇聚智慧与情怀的科研高地。

  曾入选2023年度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的邱洪灯正是被赣江创新院的这番诚意打动,下定决心从日子工作了20年的兰州来到赣州,投身于关键矿产资源的科研创新。

  诚意不是“画大饼”,是“求贤若渴”,也是“真金白银”地投入。近两年,赣江创新院每年拿出相当于全院运行经费40%的资金作为引才基金,保障科研人才能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中国科学院也持续投入优质科研资源,支持赣江创新院打造顶尖科研平台,筑巢引凤。

  关于许多科研人员来讲,赣江创新院不仅是科研机构,更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舞台。

  “在这个地方,我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两年多前,青年科研工作者彭立山得知赣江创新院急需储氢和催化领域的科研人才时,毅然放弃海外高校的职位,从新西兰回到国内搭建起研发平台,攻坚相关领域的难题。

  为了让人才心甘愿意地留在这片红土地进展,江西省以及赣州市、赣县区从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安置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研究员兰昊4年前只身从北京来到赣州工作,最近他下定决心,将工作关系从北京的研究所转入赣江创新院,“最理想的事情是能讲服家人一起来赣州定居”。此前,他已有许多同事携家带口“南下”。他们的选择,不仅是对赣江创新院科研环境的认可,也是对将来在这个地方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期待。

  农用转光膜技术推广应用,直截了当促进农业增收;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完成样机研制工作……4年来,赣江创新院聚焦关键矿产资源科技创新,解决了关键工艺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等多个技术难题,一系列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基础研究,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区域协调进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的人才。”齐涛认为,只要坚持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构建起坚实的进展平台与和谐的创新生态,就彻底有能力吸引并汇聚高水平人才。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