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金融监管局念好“五字诀”,树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担当合作者形象
导言: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完成三批次“白名单”项目共249个,项目审批通过率100%,融资金额落地率99.57%,审批通过的融资额达662亿元。
湖北金融监管局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以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为引领,坚持和住建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强化各方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突出树立顾全大局、主动协同的担当合作者形象。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完成三批次“白名单”项目共249个,项目审批通过率100%,融资金额落地率99.57%,审批通过的融资额达662亿元。
一、着眼一个“全”字,强力督导实现“三覆盖”。一是全方位部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日统计、周研究、月例会、常督导”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强化与属地协调机制的工作联动,高质效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全周期督导。先后召开3次推进会和6次调度会,并围绕保交房工作召开专题推进会,加强工作调度和政策督导;做好“白名单”项目的全要素统计和全流程跟踪,督导银行主动对接,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通过约谈重点机构、实地走访问题项目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将相关推进情况纳入对银行的现场检查,围绕政策落实抓检查评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协调机制实现“三个全覆盖”,即主办行全覆盖、“白名单”项目推送全覆盖及问题项目反馈全覆盖。
二、突出一个“合”字,凝心聚力下好“一盘棋”。一是高位推动实现“合意”。湖北金融监管局、湖北省住建厅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会商,推动形成信息共享、联合调度、项目把关、分片督导等机制。二是多方协同确保“合拍”。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协同,会同住建厅成立由多部门参与的联合专班,推动17个市州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协调机制,形成“共谋共建共享”的互动模式。与住建厅共同举办协调机制推进会暨金融支持房地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电视电话调度会及新闻发布会,传达政策精神,明确工作部署,稳定市场信心。三是聚焦问题形成“合力”。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整理问题建议,分层提报协调机制专班;推动政银企互动,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剖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对策。截至目前,共修复项目45个,涉及融资需求117亿元,均已正式纳入第二批、第三批“白名单”予以支持。
三、紧盯一个“严”字,统筹兼顾做实“两闭环”。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打造“房企-住建局、银行-监管局”双线审核推送机制,督导银行严格把好项目质量关,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应进尽进”;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反馈协调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按照“成熟一批、推送一批”的原则,做实“白名单”项目“推送-反馈-落地”闭环。二是严把资金使用关。督促银行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做好开设专户、专款专用、全程监管、回款保障等措施,确保资金真正用到有需要的项目上。
四、做到一个“实”字,综合施策推动“四增信”。一是落实工作协同。配合研究制定支持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可落地政策措施,丰富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强化政策协同。
二是压实银行责任。督导银行主动汇报,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白名单”项目实施单独管理、单列贷款额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企一策”制定方案;要求细化尽职免责制度,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三是做实宣传工作。联合省住建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市场关切、传递积极信号;织密“线上+线下”宣传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元化、高频度宣传活动,引导市场预期,较好实现了夯实信用基础、深化互信合作、加大信贷支持、提振市场信心的目标。
五、落实一个“保”字,完善保交房工作“两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总局有关部署,推动保交房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同部署、同落实。一是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省住建厅等部门加强工作专班建设,实行集中办公,以“任务清单式”挂图作战推动工作提速。第一时间成立保交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推动辖内建立完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对市县无法解决问题提级协调解决,凝聚合力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攻坚战。二是完善“边落实、边评估、边优化”推进机制。迅速联合省住建厅等五部门发布房地产新政,出台取消购房限制、加大金融支持、推进住房“以旧换新”等10项支持政策,武汉市成为全国首个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城市。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实时评估政策落实成效,及时优化调整工作机制流程。
下一步,湖北金融监管局将认真落实金融监管总局“保交房”工作部署,持续推动城市协调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和湖北省房地产政策“新十条”,配合做好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从供需两端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支持,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湖北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湖北金融监管局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邮箱:cenn_gd@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