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战略开始瓦解 自主车企站在十字路口

时间:2024-11-06 11:17:08 推荐 318

经济观察报记者高飞昌周信在持续的市场“内卷”之下,一向坚持多品牌出击的自主车企,开始浮现战略收缩的迹象,一场“分久必合”的大变革拉开了帷幕。

9月末,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后,吉利汽车宣布将几何汽车品牌并入吉利银河,成为吉利此轮战略整合的第一个注脚。

10月初,欧拉汽车APP发布消息,将于今年底正式停止运营并迁移至长城汽车App。对此,欧拉汽车方面称,此举相当于将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坦克、欧拉等五个品牌合并在一起,是践行长城汽车“ONEGWM”的品牌战略。更有消息称,将来欧拉品牌或将被整合进哈弗品牌。

10月28日,上汽乘用车发布了一张名为“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答应加乘”的海报,并在附带的视频中称“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前行”,这意味着飞凡汽车正式回归上汽乘用车。

此外,广汽集团于10月25日宣布,将治理模式由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集团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迁至番禺汽车城。据了解,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两个自主品牌位于番禺汽车城,广汽集团此举意在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治理。

吉利几何、长城欧拉、上汽飞凡,上述几个被整合的汽车品牌,均是过去几年中国车企进展独立子品牌热潮阶段的产物。“多生小孩好打架”,成为自主车企抢占新能源赛道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随着时刻推移,一些品牌在竞争中掉队,是接着坚持多品牌依然进行战略收缩,自主车企们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从扩张到收缩

“这世界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这是2013年,观致汽车向全行业提出的一个灵魂拷咨询。彼时,多数自主车企惟独一个品牌。观致汽车是奇瑞汽车重新踏上多品牌之路的开端,也是整个自主车企向中高端市场迈出的第一步,但此后观致品牌经营不善沉寂于市场。从2016年开始,吉利汽车推出了领克,长城汽车推出了魏牌,奇瑞推出了星途,这些新品牌基本上燃油车,是自主车企为了实现品牌高度向上之举。

从2018年开始,自主车企新一轮的多品牌进展周期开启。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浮现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双双破百万辆。也是在这一年前后,自主车企开始转变对新能源汽车的观望,纷纷踏上多品牌进展之路。

2018年,长城汽车发布了新能源品牌欧拉,广汽和蔚来共同出资创立合创汽车,东风汽车集团成立岚图品牌,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2019年,吉利汽车发布几何品牌,北汽集团的极狐汽车正式成立,长安汽车推出启源品牌。2020年,广汽集团成立埃安品牌,上汽荣威发布中高端新能源车标“R”,后独立为飞凡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进展早期,传统自主车企更多是先在市场中“试水”,发布的第一批新品牌也不过为了在市场上亮相。而从2021年起,新能源市场发生巨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用户同意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比亚迪在宣布全盘转向新能源汽车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其他车企感觉到了新的危机感。

2021年,吉利汽车成立极氪品牌,上汽集团推出智己汽车,长城打算推出沙龙汽车,长安汽车成立深蓝品牌,奇瑞汽车推出iCAR新能源品牌。2022年,广汽埃安成立高端品牌昊铂。此外,比亚迪孵化出了方程豹、仰望等品牌,东风汽车孵化出奕派、纳米等品牌。吉利的睿蓝、银河品牌也纷纷出炉。

只是,随着新能源品牌数量暴增,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愈演愈烈,使得自主车企的多品牌道进展之路走得越来越吃力,一些定位不清的品牌不得不面临被整合的命运。“在新能源的机会来临时,车企都想抓住但又想保住燃油车市场,并且,新能源又分为低端和高端品牌,于是几乎每个车企都至少会推出两个以上的新能源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但现在随着行业内卷加剧,不少起初好的愿景现在变得不切实际甚至成为负担。

品牌整合事件,开始不断在各家自主车企身上上演。9月的成都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宣布,荣威与飞凡营销体系整合;10月9日,吉利汽车宣布几何汽车正式并入成立于2023年的银河品牌,作为银河系列中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面向市场。随后,欧拉汽车宣布欧拉APP将于今年底停止运营并迁移至长城汽车App。

背后的技术之变

自主车企近些年的多品牌进展模式背后贯通着两条主线,一是经过多品牌布局卡位新能源汽车不同的细分市场,二是经过新技术打高端品牌,推动品牌向上。在此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剧烈变动,成为妨碍自主车企多品牌格局的另一条暗线。

2018年前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即便是各个车企在纯电、插混、增程、氢能源等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都有布局,但受国家财政补贴等因素妨碍,车企首先布局和向市场推广的依然纯电动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在2022年底彻底退坡,以插混、增程为代表的混合动力车型,凭借更低油耗和无续航里程焦虑的特点,更加受到消费者认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应用技术路线发生转变,导致一些纯电动汽车品牌的竞争力下滑。

“(自主车企)早期基本上布局纯电动汽车,但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总量就那么大,且越来越小,十几万辆的销量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的进展。”某国际问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以飞凡汽车为例,其2023年销量为2.1万辆。几何汽车的进展也不理想,其2022年销量为15万辆,2023年为19.1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空前激烈,亏本销售差不多是常态,销量低的新能源品牌很难实现盈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降本增效差不多成为车企的重心,车企也越来越重视财务健康,越来越重视单车利润,于是会选择战略收缩,实行品牌融合。这也是弱势品牌逐渐退出市场或者被淘汰的一个表现。”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2023年,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6.2%、6.1%、5.7%和5%,呈现持续下行的走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价格战已致使中国新车零售市场在1—8月损失了1380亿元。

“市场通过多年进展,产业和技术路线基本清楚,插混、增程这种中间技术路线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刻,”上述国际问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表示,“在行业可不能大规模增长的事情下,传统燃油车品牌确信要做混动,且插混和增程的纯电续航里程会越来越长,和新能源品牌的差别会越来越小,那就不需要多个品牌了。”

深度整合将持续

从时刻线上看,自主车企的多品牌战略收缩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而放眼整个汽车行业,在自主车企之前,早已有合资车企进行过战略收缩,且力度更大。

10月上旬,上汽大众宣布进行网络渠道整合,将斯柯达全系车型入驻大众品牌经销商展厅。至此,自2016年从上汽大众独立的斯柯达品牌,重新回归上汽大众体系。早在2020年,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就差不多实行并网销售。同一年,独立进展了三年的东风启辰被纳入东风日产治理,变更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旗下第二品牌。

“纯燃油汽车品牌依然太多了,何况在新能源时代,纯燃油车的兄弟品牌之间更难有明显的品牌区隔,最典型的算是大众与斯柯达,标致和雪铁龙,别克与雪佛兰。”陈士华讲。

行业内有不少观点都指向,汽车产业将在将来几年浮现淘汰赛和大整合。7月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到2025年底,强弱车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明显;到2030年,目前全世界的140家车企中只会剩下约30家车企。8月份,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行业比较血腥的竞争起码会持续到2026、2027年,将来十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

“然而战略收缩和品牌融合是好事,对企业来讲妨碍并不大。品牌融合后,车型变少,企业的产品研发力量更聚焦,单个品牌的销量规模就上来了,相应的成本也将下降,”陈士华表示,并且,行业内卷也可不能像现在这么厉害。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洗牌以及车企的品牌融合,将对经销商和用户带来冲击。对经销商而言,品牌合并、渠道融合,意味着4S店要改换门头,装修和培养团队将要再花时刻和精力;对用户而言,在车企的战略融合中有部分品牌没有在后续服务上做到位,让用户的车辆维修保养受阻。

“中国的市场变化特别快,吉利、奇瑞在(多品牌进展)这方面都吃过亏,但人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看到机会来了就盲目推出新品牌。”上述国际问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表示,“并且汽车行业是个竞争特别充分的行业,也不存在彻底的战略收缩结束,有走的就有来的,哪天燃料电池或者固态电池产业成熟了,讲不定又会有一批新势力出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