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大

时间:2024-12-04 11:28:11 推荐 7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进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咨询题受到关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现时期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差不多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率先地位。将来,我国将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7.18%,创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王小康预测,到2030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的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0多亿元,相比2022年的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率可能超过9倍。其中,梯次利用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介绍,动力电池普通在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即可进行回收。回收方式要紧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梯次利用是将废旧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后用于其他领域;再生利用则是提取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若退役电池未得到规范处理,将存在触电、起火等安全隐患,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能源和工业行业落实“双碳”战略、推进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副总经理万鑫铭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粗略估算,回收1公斤材料可减少7%至10%的碳排放。并且,鉴于我国镍、钴等关键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将成为缓解资源缺口、降低对外依存度,以及加强新能源产业循环利用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产能正快速增长,2023年的综合利用量已达82.5万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力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遴选培育了5批共148家规范企业,并在全国327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万余个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回收网络。

但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面临商业模式、行业监管、技术等方面的挑战。怎么形成可持续的进展模式,整治行业乱象,规范行业进展,攻克技术难点,推动电池回收实现良性循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多样性导致了电池一致性较差,一站式回收处理面临诸多阻碍,给梯次利用带来了难题。虽然工信部已陆续发布了5批符合规范的企业名单,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小作坊,这不仅带来了安全风险,还造成了资源浪费。

今年8月份,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要求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在产品研发时就需要思考环保回收要求,推进电池的标准化,以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专家表示,从国家标准层面对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综合利用能力、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的治理,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边卓建议,应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减少回收网点的重复建设,以降低回收成本,构建良好的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并且,应强化动力电池流向的治理,提升各渠道废旧动力电池流向的监管约束力,明确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准入条件,确保后续综合利用环节的安全环保可控。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治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建议,要做好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回收服务网点和回收体系的标准,明确并落实处理技术、污染防治要求。

针对回收技术的完善咨询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表示,电池产业链企业应强化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提升各类电池回收技术,以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并且,应加快资源开辟、提炼等技术的攻关,实现关键材料的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进展,共同提升保障能力。

李力表示,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治理政策法律层级,逐步将治理方法从部门规章升级为治理条例或法律文件,以加大规范治理力度。针对现时期的薄弱环节,应强化标准研制,加快废旧电池绿色设计、残值评估、产品质量、废料进口、碳核算等重点标准的研制。并且,应严格按照综合利用企业的规范条件,实行规范企业的动态治理,鼓舞区域协同构建“回收—梯次—再生”的闭环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就近回收。此外,相关部门还应经过专项支持、基金、政策补贴等方式,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鼓舞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经济日报记者赖奇春)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