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亳州市生产总值656.1亿元
导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5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09.0亿元,增长6.8%。
据亳州市统计局网站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5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09.0亿元,增长6.8%。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蔬菜瓜果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5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提升1.9个百分点。冬小麦长势良好,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2.4%、4.1%;瓜果类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3.2%、17.3%。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比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7.8%,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4%。全市31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61.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9.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4.1%、37.2%。
3.服务业回升向好,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上年全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5%、6.1%、5.7%、5.2%。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5.3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全年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8.5%。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亿元以上项目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比1—2月提升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7.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全市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不含房地产)投资增长9.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0.5%,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7.4%。其中,亿元以上工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0.9%、13.2%。
5.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8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上年全年提升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1.5亿元,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6.3亿元,增长6.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98.8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79.0亿元,增长7.8%。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总体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中,日用品类、烟酒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0.0%、36.3%、7.3%。
6.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惠及民生。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4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9.3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7.3亿元。民生支出完成7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2.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城乡社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增支明显,分别增长12.6%、19.3%、23.4%、24.3%。
7.金融信贷不断扩大,企(事)业单位贷款较快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96.7亿元,同比增长8.4%,余额比年初增加32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54.2亿元,增长12.0%,余额比年初增加264.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033.9亿元,增长8.3%,余额比年初增加203.2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1932.8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155.1亿元,增长11.5%,增速高于住户贷款6.1个百分点。
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食品烟酒价格下降。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2%,衣着价格上涨2.9%,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下降10.9%,畜肉价格下降2.8%,鲜果价格下降7.4%。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邮箱:cenn_gd@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