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银行股机构持仓回落 配置空间乐观

时间:2025-04-28 11:32:00 推荐 635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一季度,市场投资风格更趋多元,银行股占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比例较上季度末的阶段性高位小幅回落0.37pct。展望后续,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预期仍有影响,在此背景下低波板块具有配置价值;中期看,在宏观“审慎”和“走弱”的两种假设情形下,银行板块相对于大部分行业而言,基本面具备相对稳健特征,相对价值显著,建议积极增配。

全文如下

银行|理财1Q25:景气低位,产品结构稳定

从理财市场一季报来看,2025Q1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0.81万亿元,同比多减0.64万亿元。资产配置方面,一季度理财产品增配同业资产,减配存款和同业存单。展望来看,随着二季度债市修复和银行负债压力减弱,理财规模有望重回景气扩张。从银行板块投资看,在宏观“审慎”和“走弱”的两种假设情形下,银行板块相对于大部分行业而言,基本面具备相对稳健特征,相对价值显著。

▍事项:

本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市场规模:2025Q1末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0.81万亿元。

1)2025Q1年末理财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较年初下降0.81万亿元,同比多减0.64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理财市场整体景气度处于低位,当季债市波动较大影响理财收益率,根据我们的样本测算,2025Q1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6%/1.37%(2024Q1分别为3.71%/3.97%),较弱的理财收益表现影响理财规模扩张。此外一季度市场资金面偏紧,银行吸储压力大于上年同期一定程度挤压理财规模增长。

2)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延续提升,截至2025Q1末,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25.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1%(非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同比-20.2%),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比已达88.3%,较2024年末继续提升0.5pct。

▍产品特征: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保持高位,开放式产品规模占比小幅提升。

1)分投资性质来看,2025Q1末,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28.33万亿元/0.72万亿元/0.08万亿元,产品规模占比分别97.22%/2.47%/0.27%(2024年末为97.33%/2.44%/0.20%),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保持高位,含权产品整体规模占比仍处低位。

2)分运作模式来看,2025Q1末,开放式、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分别23.62万亿元/5.52万亿元,产品规模占比分别81.06%/28.94%(2024年末为80.80%/81.06%)。

▍资产配置:增配同业资产,减配存款和同业存单。

2025Q1末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非标资产、拆放同业及债券买返、权益类资产和公募基金占比分别43.9%/23.3%/13.5%/5.6%/7.2%/2.6%/3.0%,较上年末分别+0.4/-0.6/-0.9/+0.2/+0.8/0/+0.1pct。主要变化来看:

1)继续明显减配存款,2025Q1存款占比在2024年下降2.8pcts的基础上继续下降0.6pct,主要与2024年年末以来的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相关。

2)继续明显增配同业资产,2025Q1拆放同业及债券买返资产占比在2024年提升1.7pcts的基础上继续提升0.8pct,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以来,理财机构持续将活期存款替换为其他低风险、短久期的同业资产。

3)明显减配同业存单,2025Q1同业存单占比较年初明显下降0.9pct,一季度资金面偏紧,融出资金对配置同业存单替代作用明显。

▍投资者和渠道建设:投资者数量小幅增长,销售渠道持续拓宽。

1)投资者数量小幅增长。截至2025Q1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6亿个,同比增长6.73%,较上年末小幅增长(2024年末为1.25亿)。

2)销售渠道持续拓宽:2025年3月全市场有575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80家,较2024年12月增加13家。

3)理财投资收益总体稳健:2025Q1,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2024年全年累计为7099亿元)。

▍政治局会议定调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助力银行基本面预期稳定。

整体而言,对于金融相关的政策力度基本符合预期,有助银行业基本面保持稳健:

1)再提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

2)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着力保民生,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风险防范化解方面,除了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重点领域外,决策层强调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帮扶,有助于稳定银行相关贷款风险预期。

3)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加大“两新两重”资金支持力度:我们预计相关增量信贷和财政政策有望提振服务消费、养老、“两新两重”等领域信贷需求。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各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

▍投资观点:宏观政策定调积极,银行基本面预期稳定。

银行板块投资方面,由于2025年基准利率相对平稳,预计1季度银行息差走低幅度低于年初预期;因此,尽管大部分银行景气度延续低位运行,但向下超预期概率偏低。从投资角度看,在宏观“审慎”和“走弱”的两种假设情形下,银行板块相对于大部分行业而言,基本面具备相对稳健特征,相对价值显著。个股方面,年初以来部分低估值品种持续修复,短期建议重点关注分红收益稳定乐观的银行,同时前期强势品种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长期建议重点关注市场具备预期差大、且未来三年盈利增长确定性较强的银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