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

时间:2023-11-14 11:25:04 推荐 695

导言:2022年,山东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网站消息,2022年,山东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

山东省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内外需求协同发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承压前行,线上消费增势良好,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长7.5%。对外贸易固稳提质,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增长13.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17.7%,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91.3%。二是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力突破。农业生产稳步向好,粮食产量连续9年过千亿斤。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服务业支撑有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四新”经济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4.0%。成功争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落地实施,省内政策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配套跟进。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1%,涨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涨幅居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四是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支持稳经济大盘扎实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5.3%和3.6%,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1%,落实财政直达资金2366亿元,支持实施3万个惠企利民项目,惠及5.3万家企业和1.2亿人次。五是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2个、68万户,开工棚户区改造7.8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1万户。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专项借款及配套融资稳步增长。六是自贸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加强。自贸区112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累计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一群两心三圈”1格局持续优化,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成效明显,西海岸新区加力提升,四大省级新区2加速起势。

金融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主要金融指标平稳增长,金融供给总量保持稳定。全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万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1.3万亿元,分别为有统计以来最高和次高水平,增速分别高于全国2.3个和1.3个百分点。全年21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保持在较高水平。省内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6965亿元。全省保险业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金同比增长21.9%。二是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巩固提升。全年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79.5%,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省科创、基建、普惠和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6个、4.9个、14.7个和34.9个百分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48亿元。新增涉农上市企业4家,数量与募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三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新发放贷款利率创新低。贷款利率持续低位运行,全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7%,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4%,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均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四是区域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数字人民币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成功落地。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较试验区批复前新增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2.7%。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获全国首批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等试点,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5.0%。五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质效有效提升。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支付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明显加强,金融多元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持续落实,全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六是金融风险防控稳步推进,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小法人银行补充资本,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邮箱:cenn_gd@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