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汽车消费 充换电体系建设莫拖后腿

时间:2025-04-02 11:46:00 推荐 572

“新能源汽车车电桩被油车占位如何办?”“不同充电站电价为何差异大?”日前,就网民反映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的诸多咨询题,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回复称,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陆续出台10余项政策文件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进展进行推动和规范。

公众关切、政府重视,足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在国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当下,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首先要关注的便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破解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三级补能体系初步形成

依照公安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为满足多达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自然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建成全球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依照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45.1万台,同比上升49.1%。

总量保持率先的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63.4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55.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接着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进展。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按照“1公桩=3私桩”测算,中国2024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车桩比已达1∶1,率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

“整体上看,我国已形成了家充桩为主,公共桩为辅的充电设施补能网络。其中,公共桩又以大功率直流桩的投建为主,很好地习惯了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快充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锴称。数据显示,2025年2月,我国公共桩总量达到383万根,2月公桩数量较上月增加7.2万根,快于去年同期64%。随车私桩目前有962万根,2月较上月增加16.6万根,增速40%;2月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438度,较去年2月1288度快速增长。2025年2月底公共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25万根,增速较快;2025年2月底私人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38万根,增速较快。

另外,针对县乡、高速公路等补能场景,近年来我国也在加大力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其中,针对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2024年发布的《对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24~2026年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日前,2025年试点工作差不多启动,打算支持75个试点县补齐充换电设施短板。

在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根、充电停车位4.93万个。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超过5800个、占比提升到97%,除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基本实现全覆盖。“能够讲,我国已初步形成‘乡村点状、高速路线状、都市面状’的三级补能体系。”刘锴讲道。

多条技术路线并行进展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更要保障一定的质量,这对补能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快充、超充、无线充电、换电等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极大便利了新能源车主补能。

依照《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4)》,新能源私家车的月均慢充次数逐年减少,快充次数逐年增长。据了解,为提升用户补能速度,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华为、特来电等众多车企及供应商均启动超快充网络布局。其中,小鹏与小米汽车、大众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超快充网络合作;华为更是成立超充联盟,将哪吒汽车、比亚迪、阿维塔、长城汽车等车企纳入其中。

不久前,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充电功率1兆瓦,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对此,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为完全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我们的追求算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刻和燃油车的加油时刻一样短,也算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在现场实测中,《中国汽车报》记者发现,搭载了闪充电池的唐LEV在5分钟的时刻内,剩余电量(SOC)便从8%升至61.24%,可行驶里程达到410公里,充电功率最高达到1002kW。

超充路线迎来新发展,换电路线同样不甘示弱。就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的同日,蔚来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换电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经过构建覆盖全系乘用车的换电网络、统一行业技术标准、深化资本与业务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来看,补能网络依然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二者互为补充。”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不管是超充依然换电,当前的进展都存在一定制约,需同步推进,共同完善补能网络。

关于超充而言,纪雪洪认为,超充往往需要高电压和大电流的支持,对电网要求较高,且面临基础设施配套咨询题。对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4000个兆瓦闪充站正在布局中,首批约500个将在4月初启用。此外,王传福还表示,比亚迪将兆瓦充电桩技术面向全行业全面共享,力求与社会资本携手,共同推动兆瓦级充电设施建设。思考到当前行业上下众多车企、充电商已部署大量快充桩、超充桩,为最大化利用现有补能资源,比亚迪还推出双枪充电技术,可使超充桩秒变闪充桩、快充桩变为超充桩,破解“有兆瓦车、无兆瓦桩”的难题。

只是,上述专家均指出,长期使用大功率快充将会给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带来显著的负面妨碍。若充电速度过快,容易导致短时刻内电池温度升高,加速电池老化的并且也带来一定安全风险。

成本则是换电路线的最大难题。“尽管用户体验较好,但换电成本一定是绕不开的坎儿,这一路线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纪雪洪称。作为换电路线最大的拥趸,蔚来便因在换电站建设上的巨大投入而迟迟难以盈利。有数据显示,蔚来一代换电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左右,二代换电站成本约为200万元,三代换电站成本约在100万元左右,四代换电站造价约150万元左右。即便随着不断升级,换电站成本不断下降,换电站建设也依然一个“烧钱”的大工程。为此,蔚来自2023年开始,接连与长安、吉利、江淮、奇瑞等众多车企达成合作,不断壮大换电联盟,以分摊换电路线的成本压力。

除了成本,标准不统一也使得换电阵营迟迟无法壮大。刘锴提到:“目前市面上已装车的电池规格有上百种,充电系统也有几十种,所以造成换电的难点之一在于统一动力电池的尺寸规格。除此以外,锁止机构、通信协议等技术指标的统一也是难点。”

纪雪洪认为,目前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已经过超充布局、插混车型与增程车型的推广得到缓解,换电推广的紧迫性并不强。在他看来,换电路线目前尚未真正建设起来,后续能够在运营车辆、重卡、气候严寒地区等部分场景推广应用。

建设标准、分布结构存在短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此前表示,随着全固态电池量产、钙钛矿薄膜的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和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系统的普及,纯电动乘用车将占到新车销售的70%以上。可见,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于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充电基础设施进展速度较快,但依然存在局部不完善的地点,如县域充电设施建设不足、北方地区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咨询题。”纪雪洪表示,针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分布不均的咨询题,虽然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试点正在有续推进中,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分布不均的咨询题仍然存在。据崔东树介绍,目前各地公共充电站建设事情差异大,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较发达地区的充电站建设较好,而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仍小于5%。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全面铺开,若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无法跟上进展步伐,新能源汽车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必将受阻。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进展,较早往常建设的充电桩差不多不能满足车企快充技术的需求。崔东树表示,当前充电设施结构不合理咨询题突出。“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无法支撑下一时期800V及以上高压超快充的进展。”对此,纪雪洪强调,慢充、快充、超充、换电等技术路线要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更要有人管。来自河北廊坊的网民反映,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而言,充电桩数量是否够用、布局是否合理等当然很重要,但仍需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一些咨询题:一是充电站治理不到位、油车占位严重,导致资源大量浪费;二是充电运营商品牌较多,电价相差较大;三是充电站周边设施不齐全,遮挡棚维修不及时等;四是小区物业针对车位充电桩的安装,能避之则避之,不主动服务。相比投资建设充电桩,这些咨询题的解决更需要规范化治理以及政策支持。建议出台统一的可行制度,解决制约新能源车推广的各类咨询题。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在纪雪洪看来,所谓“高质量”,算是在确保充电网络布局全面、充电设备安全性高的并且,要朝着构建规模化车网互动格局的方向进展。“让车成为储能资源,可以在高峰期反哺电网,这关于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意义重大。”他讲。本报记者张奕雯《中国汽车报》(2025-03-31007版)

来源:中国青年网